新聞公布

普及AI教育 增構想力 掌握未來

2022年06月14日

(香港,2022年6月14日) 兩年前,李嘉誠基金會資助香港教育大學500萬元提升教材質素,當中包括推行第一階段「人工智能素養項目」,培育255名準老師,利用終端人工智能教材學習人工智能,並讓220多名中學生參與試驗計劃。「概念先行」的教學模式很受歡迎亦是本課程的特色,不只讓學生易於明白人工智能的數據處理過程及其運算邏輯,更能掌握由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角度執行解決方案,發展生活與工作所需的應用。課程更獲得政府配對撥款,研究文章於「計算機與教育:人工智能(Computers and Educ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及 「教育技術與社會(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Society)」等期刊發表,成為全球首個「概念先行」的人工智能教育學術研究,遠至芬蘭拉普蘭大學(University of Lapland)也參加本課程。

基金會很高興有關項目得到「以點帶面」之效,達實質性階段成果,宣佈再捐資420萬港元,推行第二階段、為期三年的提升人工智能素養課程,計劃讓1,000名大學生、中學生參加;教大並會與教育局商議,讓更多官立中學參與。

終端人工智能教材由全球三大人工智能晶片科技公司Kneron團隊編寫,教大人工智能課程負責人江紹祥教授表示:「本人工智能課程最大特色是讓不同學術背景學生,也能明白人工智能的運算原理如機器學習及深度學習的演算方法及數據處理,成功收窄不同學術背景學生對人工智能認知的差距,讓初學者也有能力開發人工智能應用及明白如何優化應用。」他又指:「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是一種思考模式和解難能力的培育,多謝李嘉誠基金會的支持,讓我們擴大項目規模,惠及更多學生, 為年輕一代掌握人工智能的應用和參與社會未來的建設奠下鞏固基石。」

基金會李嘉誠主席表示:「 每一個人都可以決定自己怎樣參與未來,成就未來、隨波未來、或錯過未來。教育工作是決定未來最重要的因素,讓下一代躋身為『成就未來』的人,是教育使命,很高興教大致力落實這項目。無論科技發展步伐如何迅速,不能欠缺構想力環節,否則,成功 ─ 永遠是別人的。」

FAQ:

1. 甚麼是人工智能素養(AI Literacy)?

人工智能素養(AI Literacy)可由認知、元認知、情感和社會文化四大範疇組成。認知層面包括人工智能概念的認識,例如近年愈來愈重要的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認識;元認知層面涉及利用人工智能概念來解決問題的能力(Problem-solving Ability);情感層面與人工智能賦能有關,即有多大信心參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活動,例如認爲自己有沒有能力學習、應用及評估人工智能的應用;社會文化層面可包括人工智能的道德考慮,認識相關的道德原理、議題和應對方法。

2. 何謂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是人工智能的一環,使電腦根據用家提供的資料,學會識別資料的屬性,根據一定的規律並作出預測。機器學習分為監督式學習(Supervised Learning)和非監督式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監督式學習的例子有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和K最近鄰居演算法(K-nearest Neighbour);非監督式學習的例子則有K平均分群演算法(K-means Clustering)。

3. 何謂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是機器學習的一種,使用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人工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例子包括圖像辨識。深度學習的神經網路由輸入層、隱藏層和輸出層三層架構組成。

4. 何謂數據驅動決策 (Data-driven Decision Making)?

數據驅動決策是人工智能應用中的重要概念。人工智能應用中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都需要為電腦提供大量的數據進行學習、辨識、分類、模擬等運算,然後為用家提供需要的信息和預測,進行決策。用家在收集數據後進行處理、篩選,確保向電腦提供優質的數據,讓電腦作出預測。

#AILiteracy

#Machinelearning

#Deeplearning

#AIapplication

#Datadriven

有關李嘉誠基金會

李嘉誠基金會於 1980 年創立,主要專注於支持教育及醫療項目。李嘉誠先生曾經向大家闡述基金會是他第三個兒子的概念,於2006年把三份一財產注入基金會,至今在推動教育、醫療、公益扶貧項目已逾300億港元,其中80%在內地和香港。他認為亞洲在奉獻文化上的觀念要有突破,要視建立社會的責任和延續後代同樣重要,分配財產作捐助,推動社會改善進步;這一念之悟,將為明天帶來更多新希望,世界因而更美好。

 

如有查詢,請聯絡:

靈活聯繫

陳希嵐 黎穎祺
電話:(852) 2918 0904/ 6075 3738 電話:(852) 2918 0905/ 6175 7818
電郵:kat.chan@link-work.com.hk 電郵:ricky.lai@link-work.com.hk